月3日晚23点,在5G R16标准宣布冻结,标志着5G第一个演进版本标准正式完成。R16的完成和发布意味着各厂商可依据该版本进行相应产品的研发制造,进一步丰富5G技术的应用场景,也进一步加快全球5G网络部署的进程。
“R16的发布,更多的是体现对垂直行业的支持,将实现5G从服务于人向服务于行业转变。”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、专家委主任,无线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、IEEE Fellow陈山枝博士在接受C114专访时表示,从能力角度看,R16标志着5G网络变得“更强”,能够更好的支持各种垂直行业应用,将催生新的产业生态,支撑产业转型升级,助力数字经济发展。
5G R16标准具有五大特征
2020年初,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爆发,原本定于2020年3月冻结的R16标准推迟到7月初。与此同时,由于各地防疫政策导致无法进行线下的交流沟通,使得R16是3GPP史上第一个通过非面对面会议审议完成的技术标准。
在陈山枝看来,R16作为5G的重要版本,在R15的基础上,对5G的承载能力和基础功能都做了一定增强和提升,标志着5G时代的垂直行业应用正式来临,主要呈现以下五大特征。
一是,此次R16标准工作主要通过在线网上会议方式进行,可预见视频将成为5G应用的先导。陈山枝表示,“如果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,线上沟通、工作、学习、生活娱乐将成为新常态,成为5G的最富有创新 的应用场景。”
二是,增强5G基础能力和特性,包括波束管理和多点传输等多天线技术增强,双连接和载波聚合,移动性管理增强,终端的节能和定位、远端干扰管理、无线中继等多方面能力的增强。
三是,增强5G垂直行业的支撑能力。陈山枝表示,R16网络将实现更低的空口时延、更可靠的传输、毫秒级的时间同步及高精度定位等能力,将在工业互联网等垂直行业场景中发挥作用,扩展5G万物互联和万物智联的能力。
四是,首次引入了5G与卫星通信的融合研究。未来将卫星作为5G地面通信系统的扩展,利用卫星实现更广的覆盖,满足沙漠、海洋、森林、山区、偏远地区等特殊场景的宽带通信需求。
五是,R16是承前启后的重要版本,为了满足各行各业不断涌现的对通信的新需求,5G版本将会不断演进迭代。陈山枝表示,目前,R17技术标准的研究工作已经开始,包括3GPP已经给出卫星与地面通信融合的研究范围、NR-V2X的增强等等。
陈山枝介绍,作为我国移动通信的“创新高地”,中国信科(大唐)从2015年5G标准元年伊始便积极参与5G标准化工作中,历经R15和R16两个版本,始终作为5G标准的重要支持者和贡献者,参与了全系统和全流程的标准化工作,特别是在大规模天线、超密集组网、帧结构与空口设计、定位技术、新型网络架构、移动性管理和网络安全等关键技术领域做出重要贡献,提交的5G标准化提案已经超过9000篇,已成为5G标准引领企业,5G核心专利主要拥有者,5G重要专利权人。
据了解,在Rel-16阶段,中国信科(大唐)提出的标准化提案超过4000篇,并担任10个标准立项的报告人,在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,为Rel-16的按期发布,做出重要贡献。特别提一下,中国信科(大唐)在此次R16的四个重要方向上,包括:大规模天线增强、NR-V2X车联网、5G与卫星通信结合、终端节能等的重要贡献。与此同时,中国信科(大唐)在国际电联(ITU)担任5G技术评估组主席,并在3GPP 拥有双主席配置。
R16为C-V2X提供清晰的演进路径
据悉,C-V2X是基于蜂窝网络的车联网技术,包括LTE-V2X以及NR-V2X。陈山枝在2013年最早提出LTE-V2X,带领中国信科(大唐)团队制定LTE-V2X国际标准和参与NR-V2X国际制定,并推动基于C-V2X的车路协同试验与应用。陈博士作为C-V2X技术与产业的业界领军者,他认为:车联网极有可能成为5G时代取得最大规模应用的单体垂直行业应用场景之一。
在自动驾驶的发展路径上,国外基本采用单车智能(如Google)。陈山枝建议,我国应采用车路协同发展模式,即基于C-V2X实现“聪明的车”+“智慧的路”方式实现智能交通和自动驾驶。他认为,基于C-V2X的车路协同,可弥补单车智能感知和决策上的不足,实现从单车智能到网联智能,推动自动驾驶早日落地,目前业界已有基本共识。
“从标准的角度,R16完成了NR-V2X的第一个版本的标准化工作,是C-V2X的重要里程碑,给出了C-V2X清晰的演进路径。”陈山枝表示,R16为C-V2X产业链带来信心,对后续研发、互通互连的测试和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。
具体来看,R16面向车联网应用,支持V2V(车与车)和V2I(车与路边单元)直连通信,通过引入组播和广播等多种通信方式,以及优化感知、调度、重传以及车车间连接质量控制等技术,实现V2X支持车辆编队、半自动驾驶、外延传感器、远程驾驶等更丰富的车联网应用场景。